Waters of Life

Biblical Studies in Multiple Languages

Search in "Chinese":
Home -- Chinese -- Romans - 074 (Christ Overcame all the Differences)
This page in: -- Afrikaans -- Arabic -- Armenian-- Azeri-- Bengali -- Bulgarian -- Cebuano -- CHINESE -- English -- French -- Georgian -- Greek? -- Hausa -- Hebrew -- Hindi -- Igbo -- Indonesian -- Javanese -- Kiswahili -- Malayalam -- Polish -- Portuguese -- Russian -- Serbian -- Somali -- Spanish? -- Tamil -- Telugu -- Turkish -- Urdu? -- Yiddish -- Yoruba

Previous Lesson -- Next Lesson

罗马书 - 耶和华是我们的义
对保罗写给罗马的书信的研究学习
第三部分 - 神的义显明在基督跟随者的生命中 (罗马书 12:1 - 15:13)

11. 基督战胜了犹太信徒和外邦人信徒之间的所有分歧 (罗马书 15:6-13)


罗马书 15:6-13
6 一心一口、荣耀 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7 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 神。8 我说、基督是为 神真理作了受割礼人的执事、要证实所应许列祖的话。9 并叫外邦人、因他的怜悯、荣耀 神.如经上所记、『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称赞你、歌颂你的名。』10 又说、『你们外邦人、当与主的百姓一同欢乐。』11 又说、『外邦阿、你们当赞美主.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他。』12 又有以赛亚说、『将来有耶西的根、就是那兴起来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13 但愿使人有盼望的 神、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使你们借着圣灵的能力、大有盼望。

读罗马书9至15章,会发现犹太出身的基督徒和外邦人基督徒一起分享的共同生活造成了无理的分歧。这个分歧的核心就是按着摩西律法,还有犹太和基督经文的割礼还有饮食。保罗给罗马写这些善言的目标就是使犹太基督徒和外邦人基督徒合一,建设一架逾越他们之间鸿沟的桥梁,因为基督自己使他们合一了。因此,他在书信的结尾写道:“彼此接纳,尽管你们有不同的出身和传统,因为耶稣基督接纳你并救赎了你。不管是谁认识到了这救赎的奥秘都要荣耀父,子,还有圣灵,与众人一起,没有任何的分歧,偏心和敌意。”

爱要求不同信徒的合一,基督的爱强过任何假想的分歧。保罗给罗马出身的信徒讲清了这一原则,宣告盼望的弥赛亚成为犹太人的仆人来启示神的公义和真理,用言行成就他的应许。因此基督成就了启示给信心之父们的关于他的许多应许,使他们认识到真理不会扭曲。

使徒给不洁净的外邦人基督徒解释了他们配得荣耀神,因为神怜悯他们,使他们与自己和解,并接受和更新了他们。非犹太人对父和子的赞美是他们选择基督的证据。这也是旧约应许的成就,因为基督也是外邦人的灯,外邦人基督徒也有资格分得神的喜乐,因为基督讲明了他希望他的喜乐在他们里面成就(约翰福音 15:11; 17:13)。然而,外邦人信徒不可忘记犹太人信徒,而要全心全意同声荣耀父和子(申命记 32:43)。

旧约中的这些应许不局限于所有大洲的小选择,而是属所有得应许的国度,使他们可以在主耶稣基督里荣耀父(诗篇 117:1)。在这些应许中,我们发现了属灵的权柄和对人的大救赎。信基督的就享得他丰盛的怜悯。

以赛亚预言说:“从耶西的本〔原文作橔〕必发一条、从他根生的枝子必结果实…他必向列国竖立大旗、招回以色列被赶散的人、又从地的四方聚集分散的犹大人。”这个预言在耶稣身上已经成就了,因为他坐在父的右手边,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了他。耶稣也命令他的门徒前行,使万国做他的门徒,使他们可以被圣灵引领,被圣灵充满,神的国要在他们里面建立。

外邦人使徒的祷告为的是把盼望传播出去,从盼望中信徒的合一生发出来。使徒带着属天的喜乐渴慕两个肢体的成熟,还有平安之王的平安,可以在三位一体真神里建立真正的信仰,使他们都可以得着丰盛的盼望和圣灵的大能。

祷告: 哦天父,我们以你的儿子耶稣之名求你引领犹太出身的基督徒不要小看外邦人基督徒;所有的信徒都能认识到他们已经靠着耶稣基督的赎罪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使他们都能在基督里站立得稳,在信里彼此亲近,在圣灵的大能中保持合一。阿门。

问题:

  1. 保罗希望怎样战胜罗马教会中存在的本质的分歧?

www.Waters-of-Life.net

Page last modified on March 13, 2013, at 10:20 AM | powered by PmWiki (pmwiki-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