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s of Life

Biblical Studies in Multiple Languages

Search in "Chinese":
Home -- Chinese -- John - 004 (The word before incarnation)
This page in: -- Albanian -- Arabic -- Armenian -- Bengali -- Burmese -- Cebuano -- CHINESE -- Dioula -- English -- Farsi? -- French -- Georgian -- Greek -- Hausa -- Hindi -- Igbo -- Indonesian -- Javanese -- Kiswahili -- Kyrgyz -- Malayalam -- Peul -- Portuguese -- Russian -- Serbian -- Somali -- Spanish -- Tamil -- Telugu -- Thai -- Turkish -- Twi -- Urdu -- Uyghur -- Uzbek -- Vietnamese -- Yiddish -- Yoruba

Previous Lesson -- Next Lesson

约翰福音 - 光照在黑暗里
一个根据约翰的基督福音圣经学习课程

第一部分 - 神圣的亮光照耀 (约翰福音 1:1 - 4:54)
A - 上帝的话语(道)在耶稣里成了肉身 (约翰福音 1:1-18)

1. 成为肉身之前, 道的本质和工作 (约翰福音 1:1-5)


约翰福音1:5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与上帝有关的一切充满了亮光和纯洁。而且,是敞开的,美丽的。在他影响所及之处毫无黑暗。在他一切都是清晰、正直、真实和圣洁。在他那里,不洁找不到地方。圣灵是纯洁的,主的亮光柔和的照耀,赐下安慰和医治。

耶稣基督亮光的光线不局限于诸天。它们穿透黑暗,生发救赎。耶稣基督今日仍在黑暗中照耀,这是奇妙的恩典。他没有丢弃迷失的人类,却救他们脱离罪恶,照亮他们,使他们在真理中得着自由。

我们必须认识到,黑暗世界的存在,与光明的世界形成对照。我们不知道黑暗的详细来由。福音书的作者约翰没有向我们揭示这奥秘。他要我们来认识亮光,不要我们深入看黑暗。世人和所有被造物都落入了黑暗,整个世界都在恶者的控制之下。

也许,你会问:如果耶稣基督与上帝一同和谐的创造了宇宙万物,而且,看着是好的,那怎么会有黑 暗闯了进来?上帝按着他的形像创造了世人,又怎么会人人都亏缺了上帝的荣耀?

约翰没有提到撒旦的名字,撒旦违背上帝,想要消灭上帝的光亮。它总是反对基督。因此,它失去了那曾经赐给它的光。撒旦骄傲自大,想要大过上帝,想要高过上帝,胜过上帝。就这样,它成了黑暗的魔王。

亲爱的弟兄,什么是你生命的目标?你是否也追求伟大、名誉,自满远离上帝?若是这样的话,那你就是属于那些在黑暗中的人,象那恶者。因它并不孤独,它拽下千百万人与他同在黑暗里。看看街上从你身边走过多人们,你从他们的眼睛中看到的是亮光还是黑暗?从他们的心里反照出的,是上帝的喜乐还是撒旦的幽暗?

那恶者恨上帝,因为上帝圣洁的亮光审判它。它不要亮光揭露它的凶残。因此,它隐藏和掩饰自己, 想要胜过耶稣基督和跟随他亮光的人们。这背信弃义的不能忍受主的亮光,却恨恶亮光。它故意遮盖它的脸面,使它不能接触到光亮。成千上万的人看不见基督的阳光,不见他照耀在他们罪恶的黑夜中,这多可怕啊!我们知道,什么是太阳。这不需要解释。太阳自己出现,照耀,清晰,辉耀。每个小孩子也知道这是生命的泉源。

但是,众多的人们不能知觉耶稣基督的荣耀和权能,因为他们不愿接受他。欺骗人的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用厚被单遮盖他们的眼睛,使人们拒绝有关耶稣基督神性的真实信息。真实上,他们是不想看见自己的罪。他们不愿就近亮光,宁可留在黑暗里。他们自己不否认也不承认他们的罪。他们变得傲慢,骄傲自大。他们仍然瞎着眼,看不见耶稣基督恩典的光亮。 黑暗与亮光较量,而亮光以爱胜过了它。那么,你是谁呢?从上主来得亮光还是从恶者来得黑暗?

祷告:主耶稣啊,你是世上的光。我们凭信心在你的爱中跟从你。我们不在黑暗中行走,而是接受了生命的光。我们感谢你,因为你不撇下我们,在黑暗中害怕遭上帝的愤怒,你呼召我们进入你洁净的光亮之中。请开启我们周围千百万人们的心眼,尽管你照亮他们周围,他们仍然还没有看见。启蒙我们生命的恩主啊,怜悯我们,赐给我们亮光!

问题:

  1. 在属灵的意义上,光明和黑暗的不同是什么?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
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
(以赛亚书 9:2)

www.Waters-of-Life.net

Page last modified on April 02, 2012, at 09:57 AM | powered by PmWiki (pmwiki-2.3.3)